芦苇之外
芦苇与风
芦苇是生长在水边的植物,因为根系深入泥土,所以非常坚固。也因为这份坚韧,芦苇被喻为生命力顽强的象征物。但是,芦苇最为人们所知的还是说唱古代诗歌的传统——笛子声和朗朗诵读声中,芦苇在春夏秋三季的风中随风摆动,发出沙沙的声音,那种声音让人们容易联想到一种独特而自由的美感。团芦
与芦苇相似的还有“团芦”这个词语。团芦是名山风景名胜区重庆市武隆区的特色自然景观之一,也是中国全境的一种珍稀、罕见植物。团芦和芦苇一样,都生长在水边,但不同的是,芦苇是纤细通长的,“团芦”则是茎上胀大而成,由于其长期生长在强盛的对流汽流之上,使得它的茎骨质化,而胀大呈团状。团芦有着早熟、早衰的生长特点,长成一根笔粗的团芦通常是经过十几年发育而成,历经风吹日晒而不断变换着它与风景相互交织的姿态。水乡芦笙
芦笙是一种民间乐器,如果你去江南、西南、川渝等水乡地区旅游,一定会听到它朴实却动人的乐曲声。芦笙的外形简单,由吹口、哨管、音桥、吹孔、吹音孔等几个部分组成。芦笙的主体——“芦”,就是以芦苇的茎为制材。芦苇的茎虽然细,但是它的心杆——芦蕉,十分坚韧有弹性。用此制成的芦笙,却能发出浑厚、悠扬的声音。在青岛、苏州等城市的晨钟暮鼓中,都能听到低沉如泣、高亢如哭的芦笙。 在中国的水乡文化中,芦苇与芦笙孪生了很多传说与诗篇,如“江南一段细雨,芦笛一曲离飞”。而无论是哪一种芦,它们都活在自然之间,在自然怀抱中与风互动,发出别样的声音与姿态。也正是这些不同样貌的“芦”,让我们走进芦苇之外的自然,发掘更丰富的人文底蕴。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p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