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鹤楼风光无限?为什么《黄鹤楼记》却默默无闻
第一段:陈抟、李白、谢道韫与黄鹤楼的故事
黄鹤楼,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武昌的一部分,它的美丽和历史魅力众所周知,许多有名的诗人都曾前往过这里,并留下了不少吟咏黄鹤楼的佳句。其中最著名的,莫过于陈抟、李白、谢道韫了。
据传,三国时期,一只黄鹤展翅翱翔于此,陈抟观之,赋诗《黄鹤楼》:“昔人已乘黄鹤去,此地空余黄鹤楼。黄鹤一去不复返,白云千载空悠悠。” 教坊谢道韫访渔父于此,因此写了《渔家傲.黄鹤楼》诗,“昔人已去西陵岸,夕阳满地斜。茫霞尽处笛声多,料得年年此路赊。谁似飘泊江海客,终年忆取樯橹歌。”唐代大诗人李白也曾在此登临,留下了《登黄鹤楼》诗,“昔人已乘黄鹤去,此地空余黄鹤楼。黄鹤一去不复返,白云千载空悠悠。晴川历历汉阳树,芳草萋萋鹦鹉洲。日暮乡关何处是?烟波江上使人愁。”
可以说,由于这些杰出诗人的吟咏,黄鹤楼得以广为流传。它已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,许多旅游者都会慕名前来游览。
第二段:乘着“旅游热”网络红的黄鹤楼与《黄鹤楼记》里的不一样
黄鹤楼在旅游区内处于重要地位,众多游客时常在楼下欣赏黄鹤木雕,搭乘观光车上楼。随着网络的发达,黄鹤楼也被包装成了网络红景点,引领着一群粉丝一探究竟。加上这个著名的景点被知名旅游博主写入了攻略中,许多游客也跟“风口上的猪”一样到黄鹤楼来转悠。随之而来的,是各种门票和纪念品的售卖,这些丰富的旅游产业也给黄鹤楼带来了不错的收益。
但是,这座名闻天下的古建筑《黄鹤楼记》却默默无闻。经过了那么多年的时间,它已逐渐被人遗忘。《黄鹤楼记》在文学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,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名篇,但近几十年,先是因为文革,而后是其他社会变革,它已经不再是我们的文化教材。这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最大遗憾之一,同时也说明了我们文化的衰落。
第三段:黄鹤楼在当代文化产业中的矛盾与困境
黄鹤楼一直以来就承担着“旅游革命”的重要角色,它是文化遗产,是历史遗迹,是旅游资源;同时黄鹤楼也是国家景观性文物保护单位。作为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渊源、拥有独特文化价值的景区,黄鹤楼所承载的文化元素,已经渐渐成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。同时,随着旅游产业的扩大,黄鹤楼的文化价值正逐步淡漠。载有《黄鹤楼记》的古建筑默默无闻,游客们也在快乐中忘却了悠久的历史,文化产业在赚取高额利润的同时,却无法保持文化源的纯洁。
如何在从经济价值向文化价值转变,从旅游产业利益到文化保护利益的转型之中,保持黄鹤楼的历史典故和文化精髓,并与文化产业良性发展相融合,已经成为了需要思考的问题。
::文末::
黄鹤楼是中华文明的重要遗产,是中国文化的见证和象征。在当今社会,文化产业的发展如火如荼,怎么能忘却了这个历史的古迹、文化的遗存呢?我们需要支付多维度的保护和开发,同时,科学而有序地跨越,创造一个世界级项目,让更多的游客走进黄鹤楼,同时让黄鹤楼更好得保护,保留荣耀,把文明和经济融结合,再次展现中华文明的遗泽,成为人们心中的活文化节款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p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